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广州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广州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2023-11-23 10666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2. 当今影响运输产业发展因素的有哪些
  3. 近年广州医药公司的物流现状是怎样

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就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中国民航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航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可以用8个方面概括:

  

1、航空运输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在去年全行业航空运输总生产量达到261亿吨公里,十五期间年增长是15.3%,比九五期间加快了3.9个百分点,旅客运输1.83亿人次,年增长13.1%,比九五增加9.9个百分点,货运总数307万吨,年增长13.8%,与九五基本持平。十五期间通用航空生产累积33.7万小时,年均增长11.7%,比九五期间加快了7.4个百分点。

广州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广州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2、安全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0.29%,比九五期间降低了0.39%,通用飞行万小时事故率是0.06%,比九五降低了0.12%。2005年航班正常率为82%,比2000年的时候提高了4.6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可以说基本良好。在十五期间全行业利润总额100亿左右,比九五增长156%,在这期间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包括非典和美国9.11以后受到一些影响。05年正班客座率达到70.5%,载运率76%,比03年增长10.3%和7.7%。

  

4、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十五期间,完成机场建设项目73个,2005年末运输机场142个,比2000年增加21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长。2005年保障飞行245万架次,比2000年增加140万架次,航油供应290万吨,储油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03年230万吨,增加了38万立方米。航线网络不断扩大,从这个表中大家可以看到,到去年年底中国民航已经通航33个国家75个城市,国际航线达到233条,在国内通航132个城市,一共1024条,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运输机队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我们国家航空运输机队527架,到05年达到863架,中国运输机队已经到了900多架。机队基本构成62%是波音飞机,另外空客以及其他公司的飞机占到38%。

  

5、科技教育取得较大的进展,科研体系初步形成。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特别是中国民航业信息化八大工程建设进展比较顺利,计算机离港系统基本覆盖全国的机场,特别是在加入世贸之后,计算机服务系统怎样履行中国方面的承诺,同时进一步改善整个计算机服务系统,下一步发展和建设当中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年底统计数字,05年民航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比较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6、管理体制平缓转型。十五期间实现行业体制改革,基本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经济性管理政策进一步放松,我们现在和国际方面,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一些交流,在经济监管和安全监管方面逐步在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安全监管,包括安全、技术、标准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航空运输企业与机场规范有序的运行。在经济监管方面随着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在经济监管方面逐步采取放松的态势。

  

7、国际地位提升。运输总周转量在民航国际缔约国中的地位由9位提高到第2位,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地位有所提高,我国以高票当选国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航空大国地位不断确定。

  

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与98个国家签订民航协定,与美国等国家签署扩大航权方面的协定,在利用外资方面共利用外资7.47亿美元,作为民航业是比较小的行业,外资利用力度下一步要加强,基础设施方面包括飞机方面。

  

中国民航业未来发展的展望。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发展进入难得的机遇,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十五期间社会、政治环境基本稳定,城乡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航空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振兴,中部崛起和东中西互动,全方位发展战略实施,交通运输发挥更大的作用。祖国统一大业,两岸三通不断推进,北京、奥运、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重大活动的举办,对航空运输产生旺盛的需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将会促进中国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

  

民航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定因素增多,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航空运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空域资源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从初步情况来看和分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从十五期间来看是短缺的,机务人员可能需要0.5万人,机队人员需要1.5万人,现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将确保航空安全为前提,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科技促进民航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实施新一代航空民用系统的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为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方向有这么几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航空运输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以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提高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保障能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发展,作为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可以说是量还是比较大的,美国的飞行人员方面需要有很大的储备,通用航空方面的飞行员美国达到60万人,对航空运输有很大的支撑和后备,我们在这方面下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通用航空进一步发展,为运输航空做基础,为整个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在结构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2、确保安全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民用航空的全过程,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的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民用航空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保证航空安全空防安全和地面的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较高的安全水平保持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全面协调发展。优化民用航空结构,统筹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以及旅客运输与货邮运输的发展,统筹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的发展,统筹民航事业的发展,统筹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协调发展。统筹科技教育与生产建设的发展。

  

4、转变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资源投入、扩大规模转变为更加注重提高航空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航空运输的供给,通过转换机制和改进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转变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增长方式。

  

5、实施科教兴业,深入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的战略,加强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解决民航的人才瓶颈问题。重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为民航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人才保证和科技的支撑。

  

6、深化改革开放,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航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改革和开放促进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以上是民航发展基本的取向。

  

民航9个方面的目标:1、航空运输要快速发展。2、通用航空总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结构要趋于优化。3、基础事实建设得到加强,保障能力显著增强。4、体制和法制要基本完善,民航2002年改革以来,包括行政监管体制和政企分开有一个基本的雏形,不是说机场放了,航空公司脱钩了,我们有一个政府机构就完了,整个航运运行机制和行政监管体制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游戏规则,行业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以及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5、基本建成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前几年全球因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指挥的问题造成空难事情是比较多,在这方面特别是中国民航业如何进一步尽快建成现代化的空中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建设。6、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7、飞行、空管和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8、新的航空运输系统建设展开。9、到2010年末,中国民用航空业在国家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从未来五年的发展预测来看,总周转量到2010年达到500亿吨公里,增长速度14%,旅客运输量达到2.7亿人次,增长速度14.4%,货邮周转量达到570万吨增长速度,13%。

  

到2020年做预测,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两一番,年均增长7.2%,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大,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后十年,也就是从2010年到2020年,仍将保持11%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加强机场建设,“十一五”期间以及2020年机场布局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乐器和发展红色旅游战略,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民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当中未来五年要坚持改造、扩建和新建机场相结合,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航班运行的机场总数从05年年末142个增加到2010年年末190个,机场布局规划同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当中。民航机队的发展,机队结构要得到明显的改善,适当提高大座机飞机的比重,适应主干线客流量增长的要求。2大力支持发展货运和支线航空,根据需要配置货机和支线飞机,在飞机增加方面,包括引进的手续方面要进一步简化,特别是在货运发展方面,中国民航总局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从04年发布关于发展我国货运航空政策措施,在去年年末中国民航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政策措施,下一步关于国家的政策措施,国家综合部门会同航空部门正在抓紧研究。

  

2、加快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一,飞行标准试行审定,空中标准、航空保安等法规和标准建设,从民航法规体系来看,从安全监管方面和国际方面基本接轨,在经济监管方面的法规有待进一步加强、补充和完善。第二,进一步加大政府安全监管的力度,从目前来看,监管体制特别是监管的框架已经形成了,民航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各省及城市的监督管理办公室,最近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监管的力度,从机构规格编制有一些支持。三是大力家加强安全审计工作,安全审计工作会同国家民航总局和相关的机构对航空业内机构包括机场和航空公司进行了安全审计,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安全审计方面民航总局也加大力度。

  

3、进一步加强宏观的建设。首先提高管制的能力,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增强气象服务,四是要推进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气象服务方面,中国民航总局准备在这方面进一步投入和改善,特别是在整个预报系统方面,使公众尽快得到信息,飞机不好的时候,不要到机场,涌到机场,是信息没有和旅客及时沟通。

  

4、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二是研究启动行业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使旅客火主、运输和通用航空运输人、机场等用户方便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三是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应用的发展,电子客票推进水平比较快,甚至有的达到70%,推进速度比较快,有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5、完善航空市场体系。一是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最近成立航空公司比较多,作为一个市场准入制度来讲,有一定保有量,另外有一定的竞争淘汰率,将来既要有一个良好的严格的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透视我们还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价格改革总体趋向由市场进行调节,将来有一个过渡期。四是放松航空流量和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市场准入。航空燃油服务大部分机场用中国航空燃油集团公司负责提供保障服务,有一些机场用航油公司和外国的石油公司以及中国石油石化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为机场航空公司提供服务,随着下一步市场竞争的放开,特别是放松准入以后,相应的一些运营主体进入到航空燃油服务队伍里面来,另外航空地面的服务市场准入规则也正在抓紧制定,使航空公司选择地面服务代理商方面更加灵活,更加有选择,使服务能够有所改善。

  

6、加快科技和教育培训。一是大力加强民航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民航的人力资源的平静2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得到缓解,比如飞行员从多方面渠道解决紧缺的问题,民航的院校,培训的机构加大培训的力度,同时我们也利用其他境外的资源,比如说航空公司送到国外的飞行机构进行培训,最近采取了吸收外籍飞行员加入到中国民航队伍中来,几个方面缓解人才方面的压力。二是构建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

  

7、积极开展对新的航空运输系统的研究。一是应对市场对我国民用航空系统更高的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速度,最近新航行系统列入国家863计划,抓紧这方面的研究。前一段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组织美国七部门研究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解决未来发展问题,中国民航业也在抓紧研究这个问题,到2020年,根据我们的预测,我们的发展和运输的量可能回答道美国现在的水平,中国民航业整个系统,包括监管机构,包括我们的航空营运,包括我们现在运营机制和现在的基础设施,能不能满足和支撑发展需求,我们能尽快在这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二是在空管和航空气象系统率先启动新的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建设。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方面首先要率先在这方面加快新一代民用航空系统的建设,从“十一五”开始,现在研究工作在十五末期已经开展了,特别是民航总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美国相应航空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在中国怎样率先启动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气象系统的建设。

  

8、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积极推动双边和区域航空开放。三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和国际接轨。四是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鼓励外商参股国内民航企业改组改造。航空公司通过境外上市IPO吸收一些外资,机场方面有一些合作的项目,总体来讲项目不是特别多,都停留在一般的合资合作和利用国外政府贷款方面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包括把基础设施逐步推向资本市场,把航空运输企业进一步重组,吸收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民航企业改组和改造。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起步时期。我们民航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改造和优化,提升现有民用航空体系,使我国航空运输不仅在质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一定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破瓶颈制约,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由民航大国向强国坚实迈进,真正做到由大到强的发展。

  

我国甩挂运输的发展严重滞后。从数量上看,挂车数量少,拖挂比低,2008年我国共有营运载货汽车761万辆,但牵引车只有25万辆(仅占3.2%),挂车仅28万辆,牵引车和挂车的比例为1:1.12,远远不能适应甩挂运输发展的需要。从领域上看,甩挂运输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港口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和厦门等),用于港口集装箱运输。在其他领域,甩挂运输基本没有得到发展,公路运输仍然以普通的单体货车为主。究其原因,在政策制度、组织化程度、货运站场功能、信息化建设、运输车辆配备五个方面还存在制约发展的因素。

  

(一)制度障碍尚未完全消除甩挂运输的发展曾经受到管理制度的严重制约,为此,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交运发(2009)808号)对制约甩挂运输发展的具体制度进行了改革。一是半挂车牌证管理问题。《通知》规定:“完善挂车证件携带、保管与交接管理,挂车道路运输证和机动车行驶证应随车流转。”在制度上允许牵引车与半挂车自由组合(突破企业和行政区域的界限),为甩挂运输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二是半挂车车辆检测问题。《通知》规定:“减少挂车检验次数”。由于挂车行驶里程低且本身不具备动力,将半挂车的检测制度区别于牵引车,减少挂车检验次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降低了运输生产时间的损耗。三是海关监管问题。《通知》规定:“经海关同意,牵引车与挂车可以分离,提高牵引车周转效率。”从而打破了原来将牵扯车、半挂车、集装箱视为一体化组合进行监管的困境,使得牵引车在报关检验的等待时间里,能够与挂车分离并独立运转,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四是通行费问题。《通知》规定:“对道路运输经营者所拥有的汽车列车应按照一车一挂的标准征费,对超出牵引车数量的其余挂车不再征费。”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物流成本。五是半挂车保险问题。《通知》将半挂车定位为‘可移动的集装箱’,为明确半挂车不单独缴纳保险费,不独立承担风险责任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是,由于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不同,原有的制度障碍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制约了甩挂运输的发展。

  

(二)运输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国道路货运业经营主体呈现明显的“小、散、弱”特点。全国道路货运业户中,个体运输业户占90%左右,平均拥有车辆数仅为1.5辆,10辆货车以下的业户比例高达91.6%,道路运输业缺乏引领行业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骨干龙头货运企业。这种“散兵游勇”状态不利于甩挂运输的发展:一是使甩挂运输无法得到充足而稳定的货源保证。甩挂运输最基本的条件是要保证两头有货,线路流量相对平衡,如果仅凭临时客户,货源无法组织,采用甩挂运输既困难又不经济。二是增加运输组织的难度和复杂性。甩挂运输经常需要不同牵引车和挂车的频繁组合,散兵游勇的状态会使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配合出现各种间歇,增加管理成本,影响整体效率。三是形成不利于甩挂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组织化程度过低容易引发压低运费、超载超限等恶性竞争现象,形成不利于甩挂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货运站场难以满足需求货运站场是甩挂运输组织的中心,是甩挂运输赖以生存的基础。甩挂运输对道路货运站场的数量、布局和服务功能都有较高的要求,我国的货运站场现状难以满足服务需要。一是货运站场数量难以满足甩挂运输需要。我国现有道路货运站场3104个,数量明显不足。二是货运站场布局难以满足需要。大部分站场规划选址不合理,远离货源、远离市场,没有很好的与周边集疏运网络衔接,造成甩挂运输服务供给和市场需求矛盾。二是货运站场服务功能难以满足需要。已有的货运站场中,达到一级货运站仅有234个,二级货运站279个。货运站场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无法满足甩挂运输的仓储、装卸搬运、配载、装箱、包装乃至汽车检修和商检等一系列服务,成为制约甩挂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一是道路运输企业信息化水平低。部分运输企业还没有信息管理系统,沿用黑板公告、简报、短信、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组织货物运输,这种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对甩挂运输车辆动态调度和管理,组织货物配载的要求。二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有待完善。

  

我国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平台能够整合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资源(信息、技术、物流设备等),难以满足甩挂运输区域整体运营的需求。三是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滞后。现有的行业、企业间信息平台没有有效连接,难以满足甩挂运输快速进行电子单据、数据交换的需要,影响了甩挂运输的整体效率。

  

(五)车辆配备难以满足需求甩挂运输对车辆配备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技术上,需要标准化的车辆配备,确保不同的牵引车和挂车之间能够自由组合;在数量上,需要牵引车和挂车配比要达到1:3左右,从而实现“一拖”配“多挂”的运力优化。但是,我国目前的货运车辆技术状况普遍不佳,车型庞杂,牵引车和挂车数量明显不足;已有的甩挂车辆标准化程度低,相互之间不能自由匹配,出现“挂不上、拖不了”的情况;运力结构不合理,牵引车和挂车比仅为1:1.12,拖挂比明显偏低,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甩挂运输的发展。

  

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甩挂运输是道路货运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国家管理政策、企业组织化程度、货运站场功能、信息化水平、运输设备配备都有较高的要求,单靠普通道路货运业主个体的力量,难以发挥甩挂运输的整体优势。因此,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从宏观上进行统筹调控,调动个体运输企业的积极性,营造适应甩挂运输发展的大环境。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成为整个工业的重要增长点,2005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生产总值为 3365.85亿元,到了 2001年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2012年我国商业销售总值为 1.11万亿元。比去年增长 18%;主营业务收入 7881亿元,比 2011年增长 20%;实现利润总额 150亿元,比 2011年下降 1%。2012年医药销售收入高于全国工业 9.1个百分点,增加值高于全国工业 4.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幅高于全国工业15个百分点,利润率高于全国工业4.1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医药行业增长依然迅猛。

  

根据志皓物流《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结果,我国到 2009年年底,医药物流企业有一万多家,但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不具备有市场规模,医药物流市场不够完善,没有建立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中国医药物流刚起步发展,对医药物流的认识尚不明确,还处于单一的供应链优化环节,重复运输问题严重,严重的浪费了物流资源。医药物流的发展迎来了严峻的挑战。

  

大部分的中国医药分销销售通过医院系统销售,而零售店占只有极小部分,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医院系统中药品销售终端在高度垄断的地位,另一方面医药零售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压缩。事实上,对除了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主要依靠贿赂和其他非法手段维持的中小型企业运作的卫生保健系统的访问。在制药行业,流通的实际运作中因为相同类型的业务太,规模各异,所以在中国的整个制药企业基本上用于在分散的物流系统中,主要依靠人力在运作上,比比差距的国际制药同行。采取国内先进水平的医药物流企业物流和美国平均为比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平均分布中心,以支持消费,中国的只有美国 11.75%;配送中心可以支持每平方米销售的只有40%的美国;平均、每个配送中心,支持各种规格的我们的国家是只有 24%的美国;而平均经营成本的处理订单,我们的国家是美国的 2.78倍。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后。许多制药企业管理软件停留在材料要求规划、制造资源规划阶段,缺乏执行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认识,在企业内的企业信息管理链只能携带周围,并为内部和外部资源整合的趋势很难适应。

  

在国内市场份额比较大的同仁堂、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这几家医药流通企业大多建有自己的医药物流中心,拥有自己的药品配送车队。占 20%市场份额从事医药物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由国药、上药、华润公司来完成,由于药品的属性不同于其他物品,我国药品物流市场的主体还是药品流通企业。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相关资质。大部分医药企业并没把医药物流外包出去,却自己去做。并且有很多第三方物流的能力不足,不需要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程,去分拆出来医药物流公司,第一,主要是从以前的演变药物导入和分配路线和节点单一分销网络分销网络,分布不是理性的不是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的分布网络设计的角度来看的。第二,低容量的信息,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一个成熟的国内市场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很多企业缺乏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的能力。第三,医药物流企业的堆叠到仓库、车辆和人员、实现人工存储和货物的运输方式、质量并不高,当面对更大程度的产品产量、效率、速度、精度和成本因素对发展产生影响。据统计,目前,国内制药企业更多的物流成本的 10%和美国销售药物批发商该项指标仅为 2.6%;美国的药品批发商利润制药仅 0.72%纯利润是 1.55%。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近现代物流历史上,民国时期就开设了物流专业,专门培训物流人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市场营销的引入,才有了物流人才这一说。近几年才慢慢建立。有物流专业的大学在中国突破了250所,500所大专开设物流专业,在读的物流专业学生突破 50万。但中国大学物流方面教育水平总体偏低,专门的物流教育方面设施落后。培养的“人才”参差不齐,真正的物流人才在中国还是很缺乏。在我国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不超过百人。当前全国各地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约 2千人左右,这说明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 1/20,随着医药物流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大。

  

在物流版图中医药物流企业是以很多个体企业构成的、以显示点、大规模、大投资的情况。设计尺寸要求往往是公司的现有业务规模 3-5倍,经常需要支持数亿人的能力。然而,由于国内制药业供应链一体化环境尚未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每个从事一个重复运输的结果是每个投资没有足够的资源,很难形成规模。这个时候,以第3.5方物流的服务形式出现了,这就是志皓物流,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确保及时和为医药客户提供良好质量的服务方面上优势明显,并且志皓物流为医药企业开展分销业务开发新的市场,志皓物流为医药企业提供物流综合服务,在满足医药行业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志皓物流通过以往的经验囤积、文化积淀和最新研究成果,成功摸索出了相应的和与之相关的成熟国家供应链、城市供应链、产业供应链、企业供应链等物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能有效实现生产型企业、销售型企业、贸易型企业、第三方物流快递企业等经营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提升,同时有助于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通过志皓物流,合作企业能够有效节省固定资产和人力投入,提升重复购买率,商品周转率和动销率不但做到及时预警并且有效提高百分比。通过志皓物流所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或行业解决方案,仅生产成本至少能降低15%,并迅速转化为利润,提升企业整体综合实力和行业竞争力。


复制成功